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退休代办新闻 » 正文

退休最后一年必须要在单位退休吗

案例
58岁的张师傅在汽修厂工作30年,退休前半年因工厂搬迁被迫离职。新单位只愿签劳务合同,他担心无法以“职工身份”退休,养老金将大幅缩水。这种焦虑困扰许多临近退休的劳动者——单位变动是否成为退休路上的“拦路虎”?

政策背景
退休资格认定遵循“参保身份决定办理主体”原则。国家层面未强制要求退休前单位固定,但各地执行差异显著。2025年新规强化社保连续性审查,弱化单位绑定关系。

核心要件清单
1.参保身份锁定:退休前最后一个月为在职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;
2.基本条件达标:年龄(男60岁/女工人50岁/女干部55岁)+ 累计缴费≥15年;
3.地方性规则:如北京、杭州等地强制在职职工通过单位申办;
4.材料完整性:人事档案、缴费记录、退休申请表三者匹配。

关键点详解
●在职职工:单位是唯一通道
若退休前最后一个月仍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,退休手续必须由单位发起。例如北京社保系统仅开放单位账号提交申请,个人窗口直接驳回。单位需完成档案预审、表格盖章、系统减员全流程,个人配合签字即可。
●灵活就业人员:个人自主办理
离职后转为灵活就业参保者,可自行申办退休。重庆、新疆等地开通线上渠道:登录政务平台→上传身份证/档案预审表→电子签名确认。无人事档案者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。
●社保连续性>单位稳定性
法律明确:养老金核定依据累计缴费年限而非最后一家单位工龄。更换单位需确保社保无缝衔接,新单位30日内办理参保登记即合规。

特殊情形补充
●单位破产或注销:
职工可持工商注销证明、劳动合同等材料,向社保部门申请特殊通道办理;
●超龄被辞退:
若单位在退休前无理辞退职工,需支付赔偿金,且仍负有为职工办理退休的法定义务;
●多地流动人员:
最后参保地满10年即可当地退休,无需返回原籍或最初工作地。

时间节点提醒
●退休前6个月:确认参保状态,在职人员需与单位签订《退休办理承诺书》;
●退休前3个月:灵活就业者完成档案预审,在职职工督促单位启动流程;
●退休当月:单位需在缴费后5日内系统提交申请,逾期导致养老金延迟发放。

高频问题解答
1.挂靠单位是否必要?
风险极高!社保系统自动识别“虚假劳动关系”,一经查实将冻结账户。满足缴费年限者直接以灵活就业身份办理更安全。
2.最后一年换单位影响养老金吗?
无影响。养老金按累计缴费基数计算,与末家单位薪资无关。但缴费基数骤降(如从100%档降至60%档)可能拉低平均值。
3.单位拒不办理怎么办?
三步维权: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→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→持裁决书要求社保局强制受理。

专业服务价值
月月企服近两年处理217例类似案例时发现:38%的退休延误源于身份转换操作失误。例如王女士退休前4个月离职,误以为需挂靠单位,险些错过申领时限。专业团队可提供:
1.身份合规转化:指导签订《离职协议》保留职工退休资格;
2.档案加急预审:激活“死档”中的工龄证明,补齐视同缴费年限;
3.跨省代办衔接:协助最后参保地不足10年者,归集多地社保记录。

风险预警提示
●劳务合同陷阱:
临近退休被要求改签劳务合同,将丧失职工退休资格。务必保留劳动合同、考勤记录等劳动关系证据;
●缴费年限临界点:
缴费14年11个月者,差1个月不满足15年最低标准。需延缴至满180个月再申请;
●基数差额补缴:
单位历史缴费基数低于实际工资的,退休前可要求补差(最长追溯60个月),否则养老金永久性降低。

案例
张师傅最终选择以灵活就业身份退休。经核算,因30年均为高基数缴费,养老金与职工身份完全持平,首月领取4286元。他笑言:“半生辗转四家企业,原以为最后一站决定终点,现在明白——脚下的路比停靠站更重要。”政策保障下的退休自由,恰是给予劳动者最后的尊严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月月企服 » 退休最后一年必须要在单位退休吗
分享到

相关推荐

扫码添加微信

15210965242
联系我们

15210965242

客服微信

手机扫一扫

添加专属客服微信

在线咨询